企业BIM应用环境
企业BIM应用环境
概述
当前企业的 IT应用环境大多是为满足二维工程设计而建立的,主要是支持基于二维图纸的信息表达。 在这种应用环境中,设计信息常由点、线、标注等符号化信息组成,信息之间是离散且非关联的,需要通过手工方式来建立图纸与相关信息之间的关联。这种应用环境下,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是一种结构化程度不高的管理模式。
不同于传统的二维设计,基于BIM的工程设计需要特定的应用环境。BIM提供的是一种数字化的统一建筑信息模型表达方式,通常由三维模型及其关联关系等语义信息组成,信息是完整统一的,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这种表达方式利用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并实现信息的组织和管理,其本质是一种结构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模式。
企业BIM应用过程中,为了实现设计资源的共享、重用和规模化生产,需要明确企业BIM应用模式,并定义和规范企业实施的IT基础条件,建立与BIM应用配套的人员组织结构,以及以BIM模型为核心的资源管理方法等。
基于不同的BIM应用模式,企业BIM应用环境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
1.人员组织管理
一般是指企业中与BIM应用相关,以及受 BIM应用影响的组织模式和人员配备。
2. IT环境
一般是指企业BIM应用所需的软硬件技术条件,如BIM应用所需的各类BIM软件工具、桌面计算机和服务器、网络环境及配置等。
3.资源环境
一般是指企业在BIM应用过程中,积累并经过标准化处理形成的支持BIM应用并可重复利用的信息内容总称,也包括与资源管理相关的标准规范。
BIM应用模式
目前,工程设计BIM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模型为主的BIM应用模式
应用BIM技术建立较完整的模型,大多数图形由模型二维视图自动生成。对于不符合制图习惯和要求的部分,借助传统绘图工具补充完善。此种模式下,建模工作量大,建模要求较高,大多数图形可以基于模型自动生成。如图1所示。
图1模型为主的BIM应用模式
2.模型与图形并用模式
改造国外BIM软件使之符合中国工程设计实际需求、改造国内CAD软件使之具备BIM能力以及开发基于BIM技术的软件使获取符合国情BIM软件的三条主要途径。目前设计企业普遍使用的一系列基于CAD技术的国内设计软件,具有良好的本地标准规范支持能力以及专业信息处理能力,是设计企业BIM应用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设计过程中同步建模,均衡利用BIM能力。有些工作以模型为主完成,有些工作以图形为主完成,部分图纸的交付物由BIM模型二维视图自动生成。此种模式下,图形和模型关联性需要特别关注,容易产生图模不匹配和错误。随着BIM应用的深入,会逐步过渡到模型为主的模式。如图2所示。
图2图形模型并用模式
3.图形为主的BIM应用模式
以二维图纸为主,根据图纸建立模型,模型主要用于可视化和专业协调。所有需要交付图纸都在传统环境中完成,交付图纸与制图标准符合程度高,但BIM模型对工程设计过程及其效果和效益的提升作用受限很多。随着BIM应用的深入,会逐步过渡到模型为主的模式。如图3所示。
图3图形为主的BIM应用模式
BIM具体应用点
1. 图纸会审
相关专业人员开始依据施工图纸创建施工图设计模型,在创建模型的过程中,发现图纸中隐藏的问题,并将问题进行汇总。图纸会审时,以三维模型作为媒介,对问题进行逐个解决,大大提高沟通效率。
2. 深化设计
基于BIM的深化设计,可以直接导出施工图。在多专业进行协调深化设计时,各专业深化设计后的模型按照统一的坐标原点和高程整合到一起,形成项目的整体模型;在三维模型中通过碰撞检查发现各专业之间的碰撞点,还可通过三维漫游,以第三人的视角对三维模型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后,各方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3. 施工组织与方案优化
基于BIM的施工组织设计结合三维模型对施工进度相关控制节点进行施工模拟,能够为劳动力计算、材料、机械、加工预制品等统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在进行施工模拟的过程中,将资金以及相关材料资源数据录入到模型当中,在进行施工模拟的同时也可查看在不同的进度节点相关资源的投入情况。
4. 设计变更
基于BIM的设计变更,为监理和业主方对变更进行审核时提供变更前后直观的模型对比;利用变更后BIM 模型可自动生成并导出施工图纸,用于指导下一步的施工;利用软件的工程量自动统计功能,可自动统计变更前和变更后以及不同的变更方案所产生的相关工程量的变化,为设计变更的审核提供参考。
沈阳认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认臻BIM公众平台)提供